• 周四. 6 月 13th, 2024

    第一节 谚语口诀

    越剧因历史短,出自本身的谚语、口诀较少,大多从民间和京剧、绍剧方面流传进来,如“拳不离手,曲不离口”、“千斤念白四两唱”、“夏练三伏、冬练三九”等等。现选择较有自身特点的略记如下: 为口饭,落个......

    第一节 沿 革

    第一节沿 革 越剧表演的发展,可分为几个阶段: 一、从无到有的模仿阶段。 越剧从曲艺形式的唱书转化而来,第一批男班演员全部为唱书艺人,从未受过戏曲表演的基本功训练,除沿用唱书的曲调外,在表演方面......

    省直文艺单位高级演职人员作风建设培训班在郑举办

    省直文艺单位高级演职人员作风建设培训班现场 省文化厅副厅长李霞在培训班上作重要讲话 省文化厅副巡视员闫敬彩出席本次培训 省直文艺单位代表在培训班上发言 为深入贯彻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......

    山河恋岁月情越剧十姐妹亲属座谈会日前举行

    3月29日上午,上海大世界的《〈山河恋〉及“越剧十姐妹”七十周年特展》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参观者——“十姐妹”的家人。他们中有袁雪芬、范瑞娟的儿子、儿媳,尹桂芳的外甥女及其女儿,傅全香的侄女,张桂凤......

    导 演 选 例

    一、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 导演:黄沙。上海越剧院演出 一、关于主题与意义 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是个家喻户晓的戏,它表达了千百年来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由的愿望与理想。全剧的发展与演变可分为四个阶段。第一......

    从梅兰芳到袁雪芬略论戏曲的戏剧观的嬗变

    从梅兰芳到袁雪芬——略论戏曲的戏剧观的嬗变 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,具有综合性、虚拟性和程式性等演剧特征,至本世纪二三十年代“四大名旦”光照剧坛之时,戏曲演剧特征臻于极致。就艺术思想而言,戏曲演......

    9年1920年

    12月26日,以马潮水、王永春、卫梅朵、白玉梅领衔的男班,演出于升平歌舞台(在华兴戏园原址改建)。并从嵊县请来“戏客班”的3位乐师周小灿、周孝棠、周林芳,建立了越剧史上第一个专职乐队,演唱改为由......

    8年1919年

    2月4日(农历正月初四),以卫梅朵、费翠棠为首的男班,演出于民兴茶园。以琴素娥、紫金香、白玉梅、沈桂芳、王永春等组成的男班,于2月9日起,演出于第一戏院(即华兴戏园原址),开始了两副男班在沪竞演......

    7年1918年

    4月11日,以卫梅朵、马阿顺、马潮水、张云标为台柱的小歌班应聘演出于华兴戏园。7月20日夜场上演了《碧玉簪》。10月12日至次年1月8日,该班移至民兴茶园演出,并在《新闻报》广告上标出“特请浙绍......

    37年1948年

    2月13日~5月24日,徐天红加盟在龙门大戏院演出的云华剧团,与竺水招搭档演出的第一部戏为《春风回梦》。 2月21日,越剧《祥林嫂》在中电二厂摄影棚开拍。演员是原雪声剧团演出时的原班人马,南薇导......